1991年6月26日,邓小平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。他为烈士陵园题名的同时,庄严肃穆地给一座墓地献上了花圈。
在这个墓地前,他对身边的女儿邓榕说:“她叫张锡瑗,非常漂亮,是我的第一任夫人,你可以叫她张妈妈……”
尽管已经看尽人情冷暖和悲欢离合,但提到张锡瑗时,邓小平不由得陷入沉思,言语间皆能听到轻微的哽咽之声。
邓小平依然记得,他和张锡瑗是在莫斯科认识的,然后在上海结为夫妻,是别人羡慕的伴侣……
一、在异国的革命志士
1925年,张锡瑗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;1926年1月,邓小平也来到了这里。他们成了同学。
当时,张锡瑗是所有留学女生中最漂亮的一个,无数留学同学都爱慕她,想要与她成为男女朋友。
然而,她当时只把心思放在学习上,时常泡图书馆,并没有搭理他们。
没有想到的是,她这样的举动,却和邓小平越走越近。
邓小平也是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,经常去图书馆,跟张锡瑗认识了,并且越走越近。只不过,他们这时候只是纯革命友谊,没有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。
1927年,邓小平返回国内参加革命,不久后,张锡瑗也收到回来的命令,结束了在苏联的生活。
这一年可谓是多事之秋,蒋介石在4月发动了政变,大量党员被捕杀,中央组织不得不迁到武汉。
邓小平回来后,在党中央担任秘书长,正因如此,他也来到了武汉。
让邓小平没有想到的是,在苏联的老同学张锡瑗也来了,也在做秘书工作。
八七会议后,中央组织重新搬回上海,邓小平与张锡瑗也跟着过去。此时,他们已经产生了情愫,刚到上海不久就结为夫妻。
他们的婚礼,是在一家川菜馆举行的,一共来了30多人,也算是很热闹。
那一天,邓小平与张锡瑗都相当幸福。
只不过邓小平或许没有想到,他的爱妻张锡瑗很快就会离他而去,他则因为一件事遗憾终生。
二、珠沉玉硕
结婚后,张锡瑗将大部分重心都放到邓小平身上,慢慢地就成了邓小平离不开的得力助手。
因为斗争的特殊性,他们还发展出了特殊的机构——家庭机关。
事情是这样的,中央秘书处的内部交通工作,一般不会交给外人去做,而是由秘书处的夫人们负责。因为是邓小平的夫人,活泼灵活的张锡瑗也就成了交通员之一。
这样的工作,风险相当大。比如,内交科主任张宝泉在从事交通工作时,不幸被捕,英勇就义。
张锡瑗为应对危机,在执行任务时,通常都留着短发、穿着得体的旗袍和合脚的高跟鞋,跟上流社会妇女一样,到特定的环境中去传递情报。
后来,形势越来越严峻,斗争也需要加强隐蔽性。面对这一新形势,张锡瑗依然应对自如,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。
她这样的形象,给许多老革命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。以至于60多年后,他们依然记得她的举止神态……
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优秀且勇敢的党员,却在1929年出事了。
这一年,她出现了难产,不仅孩子夭折,她也离开了人世。
就在这一特殊时刻,邓小平恰巧收到紧急任务,要到广西传递军情。所以,他还没能来得及埋葬妻女的遗体,就离开了上海。
这一件事,成了邓小平一辈子都难以抚平的伤痛和难以弥补的遗憾。
邓小平后来说:“在去广州的路上,我脑海里全部都是张锡瑗和孩子……”
邓小平不能去为妻女收尸,好在还有党组织。在邓颖超等人的帮忙下,张锡瑗母女得以安葬。
多年后革命胜利了,邓小平一直都没有忘记张锡瑗,经常来为她扫墓。
1991年,邓小平亲自来给张锡瑗献花圈,并对身边的女儿介绍了张锡瑗。
结语
老一辈人为革命付出了太多。
毛泽东为革命,妻子杨开慧被敌人杀害,40年后他才知道内情;邓小平也好不到哪里去,他为了革命,连妻女都来不及埋葬。
好在,他们的付出终于取得成功,告慰了那些为革命牺牲的革命者。
只愿,在天堂的张锡瑗、杨开慧等人,能看到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吧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